栏目分类

你的位置:pg小合集玩法介绍 > 新闻动态 >

新闻动态

中国美术馆|清任伯年《没骨花卉册》十二开【文:化“腐朽”为神奇——漏矾绢上不谢之花】

图片

《没骨花卉册》

32.0×40.0cm×12开·绢本

中国美术馆(藏)

化“腐朽”为神奇

——漏矾绢上不谢之花

原创|聆铃阁

第一次看见这件《没骨花卉册》,是在一本叫《任伯年精品集》的大画集中。当时大家正为明清花鸟画课程大量收集学习资料,师妹选择了此册作为临摹范本,我却并未在意。

多年过去,师妹忽然传来此册的高清数字图片,我在电脑中逐页放大观看,却意外发现在绘制前绢已漏矾。从画面可以看出,绢上多有密密麻麻星星点点的痕迹,但尚未出现大块面漏矾的情况。

绘制以水色为主的没骨画,对于熟绢漏矾,一般有两种解决办法。首先是补矾,但了解中国画材料技法的人都知道,胶矾水极难调配,一有不慎,雪上加霜,所以大多不愿冒险,通常会采取后一种办法——另换新绢。

图片

第八开·杜鹃 辛夷(局部)

图片

第九开·金丝桃 紫藤(局部)任伯年却毫不在意,胸有成竹提笔就画,于是化“腐朽”为神奇,有了这件“意外”的经典之作。任伯年的没骨画主要师法恽寿平,最终自成一家。没骨画自恽氏中兴,从者无数,亦湮没无数,直至任伯年出,方才又到一新境界。吴昌硕曾云:“伯年先生画名满天下,予曾亲见其作画,落笔如飞,神在个中。”《海上画语》也记载:“伯年作画,煞费构思,及捉笔,则疾如风雨。”任伯年之迅疾,虽与恽氏大相径庭,然学而不同,却正是任伯年的高明之处。恽氏以色塑形,运笔平和,笔法精致,色彩衔接自然,变化微妙,终不离宋人樊篱。任伯年以笔塑形,强调用笔效果,运笔迅疾,笔法概括,笔痕宛然,更近陈淳写意。潘天寿云:“山阴任伯年颐,工力天才有余,而古厚不足”,可谓中肯之言。任伯年虽深得恽氏没骨画精髓,却独在“古厚”二字上稍弱。当然就大画而言,没骨画本身就因层次不多而略显单薄,这也是不争的事实。但此册画幅既小,又因绢上漏矾所形成的痕迹,故层次丰富自然,反而显得古雅厚重。此册成于“意外”,却又因“意外”而成为任伯年没骨花卉经典之作,百年之后的今天,仍被我们所鉴赏、效法,堪称“不谢之花”。

原创|聆铃阁

清任伯年《没骨花卉册》十二开

图片

第一开·西番莲 鸢尾 (?)

图片

第二开·杜鹃 绣球

图片

第三开·雪兰山阴任氏伯年。

图片

第四开·碧桃任伯年。

图片

第五开·桃花 (?)山阴伯年任颐。

图片

第六开·丁香 月季伯年任颐。

图片

第七开·柿 天竹山阴任颐写意。

图片

第八开·榴花 紫薇伯年。

图片

第九开·海棠 辛夷任伯年。

图片

第十开·金丝桃 紫藤

图片

第十一开·秋海棠 (?) (?)伯年。

图片

第十二开·(?) (?) (?)光绪壬午二月,效元人没骨法,写此十二帧于春申寓斋。伯年任颐记。此册花卉多有不识,亦或有误识望有识之士留言告知🍵【相关推荐】#聆铃阁高清数字资源存录#任伯年没骨花卉册高清图#清代花鸟画   #海派花鸟画   #海上画派

图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